【熱點觀察】
作者:鄭如冰(東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講師)、郭曉光(東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)
日前,話題“農民大叔一根3米長竹竿畫國畫”沖上熱搜,引發熱議。安徽太和一位53歲農民畫家,從2018年開始為鄉村畫墻繪,在竹竿上綁滾筒當畫筆,畫出各種山水、人物、花鳥國畫,還會根據墻面形狀設計作畫。網友直呼:高手在民間。
無獨有偶,就在今年7月美麗鄉村建設墻體彩繪,寧波一名美院畢業女大學生回到老家村莊,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手繪了一面墻。手繪墻上,理發店里忙碌的師傅、倚靠在小賣部窗口的老人、在酒館打瞌睡的伙計,還有墻角的小狗,畫的都是當地風物,不僅散發著濃厚的生活氣息,更飽含著幾代當地人的鄉愁。手繪墻成了村里的“網紅打卡地”,也成為鄰村爭相效仿的典范。
鄉村振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。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、村容村貌改造過程中,作為公共藝術的墻繪能為鄉村振興做些什么?這是一項重要的時代課題。
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瀑布墻繪。劉思明攝/光明圖片
讓鄉村有顏值有氣質更有底氣
墻繪,簡單說就是在墻體上繪畫,普遍采用環保、快干的丙烯顏料等制作。它由歷史上的壁畫發展而來,廣泛用于室內裝飾、室外美化等。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,墻繪的現實意義和重要價值正在被重新認識。
墻繪擔負宣傳使命,在創新中不斷發展。早期的中國鄉村,墻繪依托其公共性、視覺沖擊力等擔負著宣傳國家政策的重要使命。很長一個時期,鄉村墻體基本被大字覆蓋,除了標語口號,還有一些廣告語,很難說得上美感。如今的鄉村,墻繪的宣傳使命仍在延續,而且在創新中取得了不錯的發展。國畫、漫畫、3D立體畫的廣泛運用,寫實、寫意等不同風格的爭鳴,使鄉村墻繪不再是單調宣教,而是多彩傳播,人們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國家政策,又在審美享受中進行自我消化。比如各地圍繞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開展主題創作,繪制“黨史宣傳墻”“政策明白墻”“文明新風墻”等,在群眾中得到了積極反饋。
墻繪助力鄉村“美容”,讓鄉村有顏值更有氣質。公共藝術的使命應滿足并服務于公眾的審美需要和功能需求,強調與公共空間環境及公眾生活的融合,且在藝術創作過程中應注重公眾的參與意識。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,墻繪藝術的“美容”功能不應被忽視。公共藝術沒有特定風格、流派和形式,主要目標是改善生活環境,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。比如實行“一墻一文化,一村一風景”的構思,根據當地民俗、傳統文明、產業特色等繪制“荔下乘涼墻”“鼓賀豐收墻”“傳統文化墻”等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。村容村貌煥然一新,文化底蘊、藝術氣息被激活美麗鄉村建設墻體彩繪,真正讓鄉村實現了有顏值更有氣質。
墻繪添彩鄉村旅游,帶動村民增收致富。近年來,鄉村旅游逐漸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。為了吸引更多游客,一些村鎮在墻繪上也下足了功夫。通過打造“彩虹村”“油畫村”“畫虎村”“動漫村”“壁畫村”等,完善配套設施,營造主題樂園、主題公園氛圍,把村莊改造成“網紅打卡地”,一些貧困村甚至通過墻繪的華麗轉身實現了脫貧致富。鄉村環境的改善不僅能夠滿足當地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,還會吸引周邊及外地游客的到來,進而吸引人才回歸或進駐,吸引商業投資等,最終通過鄉村旅游帶動村民增收致富,使得鄉村在發展中更有底氣。
墻繪有助于鄉村傳統文化、紅色文化的傳承。在廣西平果市果化鎮,一些村莊打造同心文化廣場,通過墻繪講述少數民族知識,展示56個民族的傳統文化內涵和民族風情,展示中華民族一家親等內容,宣傳民族政策、傳承民族文化,深刻表達各民族之間緊密團結、守望相助、民族大融合的美好景象。在屈原故里湖北秭歸,一些鄉村不僅繪有巨幅屈原像,還以墻體打造文化長廊,通過墻繪講述屈原作品和背后故事。在井岡山等革命老區,以墻繪形式、紅色內容“武裝”村莊的做法也讓游客眼前一亮。墻繪藝術的開放性,為公共空間的裝飾,重要觀念的表達提供了路徑,也為文化傳承、文化自信的提高添了彩。
邢臺市晏家屯鎮王家莊村村民在繪制墻繪。新華社發
因地制宜顯特色,莫要遍地彩虹村
墻繪藝術不僅能美化村容村貌,還可以便捷、有效地傳承傳播鄉村文化,對鄉村環境的改造與鄉風文明建設都有極大幫助。通過美學觀念和文化內涵的有機結合,墻繪藝術在提高審美,引領鄉村文化進步,宣傳優秀民間文化,尤其是宣傳普及黨和國家惠農、興農等相關政策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。因此,在充分認識墻繪藝術潛在價值和功能性的前提下,如何用好墻繪藝術,并有效規避一些常見問題,仍然需要重點關注。
近年來,各地積極推動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,古鎮、民宿開發,“彩虹村”“荷花村”的涌現,為鄉村振興提供經驗,為美麗鄉村建設帶來新啟示的同時,同質化問題也開始逐漸暴露。
以“彩虹村”為例,從國外到國內各地,很多人對“彩虹村”偏愛有加,打造“彩虹村”的相關新聞頻頻見諸網絡?!安屎绱濉彪m好,各地照搬照抄結果可能會事與愿違。色彩斑斕、童話世界的構思很容易帶來視覺刺激和新鮮感,甚至引發“網紅打卡地”的虛假繁榮。但是,長遠來看,同質化“彩虹村”泛濫,新鮮感過去之后還剩下什么呢?如果不顧村鎮財政、村貌、地域文化等實際情況盲目跟風、機械照搬或簡單重組,背上債務的同時,可能還會破壞鄉村原有亮點,甚至造成色彩污染。
墻繪藝術為各地建設美麗鄉村提供了足夠的想象空間和發揮空間,但是要用好這門公共藝術,并非照搬經驗那么簡單。墻繪藝術不同于一般的繪畫,它具有明顯的地域特征,需要與鄉村整體規劃、建筑特征、植物景觀等高度融合,從色彩上、內容上、材料上達到和諧美。優質的墻繪作品要避免套路化的照搬照抄,唯有因地制宜凸顯特色,深挖文化做出亮點,才能避免同質化傾向。
因地制宜繪制墻繪,要從當地文化資源中挖掘素材,從生活中尋找靈感,力求做到文化性、趣味性和美感的有機統一。廣大農村是中國文化的搖籃,也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庫,各地流傳著特有的民間藝術、服飾文化、飲食文化、建筑文化、節日文化、非遺文化等,隨著時代變遷,一些文化逐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,但是仍然活躍在不同代際人們的記憶中。這些看似過時的文化記憶恰是一個村莊最寶貴的財富,也是其最具特色的墻繪素材。無論從政策宣傳、鄉村“美容”等哪個角度考慮,這些特色素材都能成為繪制墻繪的加分項,且具有可持續性。正如寧波女大學生所繪制的鄉愁主題墻繪,它所反映的是當地風物,對于當地人來說,這面墻就是他們的回憶長廊,也是游客了解地方風土人情的窗口。鄉村墻繪還可以參考一些景區的主題墻繪做法,比如廣東東莞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里的一處風景墻繪格外引人注目。墻上的魚躍龍門瀑布與公園的36級瀑布自然風光相映成趣,真正做到了畫中有景,景中有畫,讓游客在游覽時既能在自然美中放松身心,又能在藝術美中獲得精神愉悅。
墻繪藝術在鄉村的應用已經越來越普及,越是如此,我們越要保持清醒,避免一哄而上又一哄而散。優質墻繪能讓國家政策深入人心,能讓村容村貌煥然一新,能讓鄉村文化活起來,能讓傳統節日火起來。我們在探討墻繪藝術如何助力鄉村振興的同時,還應關注墻繪藝術評價標準的完善、創新和與時俱進。應綜合考慮其美學價值、宣傳功能、和諧程度等進行相應的引導。期待墻繪藝術在鄉村振興、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。
《光明日報》( 2021年12月15日13版)